首页 > 心理 > 现在的谈话

现在的谈话

2023年5月4日 19点01分

我最近在观察当人与人之间交谈的时候,何时“打断”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合适的。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一般性答案。通常情况下,我们被告知耐心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最好是等对方讲完,然后思考后再发言。这样的好处是,形势上给予讲话者足够的尊重,让他们能较为连贯或整体性说明自己的想法,同时给听者留出较多的思考时间,便于后续的持续交流。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对的”,但是能做到这点的非常少有。为什么会这样?缺乏所谓的耐心。什么是耐心?即对自己的克制程度。为什么要克制自己呢?因为要“尊重”发言者,让发言者能畅所欲言。我怀疑这样的交流方式是否真的有效,或许可能无效才导致少有。通常情况下,语言交流是频繁的互动,其中的发言频率从某种维度表示交流的活跃程度。如果想到某些问题,不能即时表达,可能很快就会失去这个宝贵的灵感;失去灵感,对谈话的效果是有损失的,失去多次,损失更大。有人会说,抛开礼节,单纯打断别人的发言,会干扰发言者的思路,让他可能忘记要讲什么。我觉得如果一个发言者因为几次打断就乱了说话逻辑,他所讲的话也多半没有价值。这么多年来,我听到很多大企业员工特别是前十几年的外企员工,在演讲时很喜欢说“欢迎随时打断”,这说明大家专注于交流本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而现在这几年的新演讲,我很少听到这句话了,大家更专注于倾听。这是一种惰性的表现,真正的倾听怎么会没有问题呢?大家在一起交流,是为了明辨真理,而不是形式冗长的项目汇报例会。我的隔壁住的一家人养狗,每次邻居回来时狗会狂叫不已,让人心烦。人觉得自己比狗高级,是有耐心的美德;狗没有这些,只是遇到某种刺激了即本能式叫唤。谈话也是如此,大多数人内心感受到自己的“灵感”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打断“发言。所以无所谓高级,两者在这点上没有什么区别。至于狗叫让人心烦,那是对我这个受到噪音打扰的邻居而言;对于狗的主人,他们会觉得那是热烈欢迎的回应,心里会欣喜不已。

分类: 心理 标签:
本文的评论功能被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