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齐景公’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20

2011年6月8日 没有评论

《论语.颜渊》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执行最长的一位君主,在位五十八年。景公能纳谏,而且有名臣晏婴辅佐,所以执政时期齐国较为稳定。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为三桓击败并被赶出鲁国,后流亡到齐国。孔子此时35岁,便离开鲁国来到齐国。此时齐国虽然较为安定,但是田氏家族的第七任首领田乞(古时陈和田的读音相同,所以又称陈乞,田僖子,陈僖子)是个比较有野心的人,到处收买民心。据传田氏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赐给的时候用大斗,所以百姓深感其恩。晏婴曾经多次向齐景公进谏要防范田氏,而景公却不干涉。后来晏婴出使晋国时,暗地对叔向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既然齐景公是个能纳谏的人,为什么对晏婴多次的谏言置之不理呢?我觉得这也可能和晏婴有关。据说齐景公养了三个勇士,名字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个勇士对他无礼,所以向齐景公进“谗言”剪除之,于是准备了两个桃子给这三个人吃,结果三人相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最后三个勇士全部惭愧自杀,这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另外如之前提到的晏婴对齐景公宠臣梁据父的讽刺以及葬礼的反对,可能都会让景公觉得晏婴恃才傲物,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而且有些事情明显是晏婴带有私欲和个人喜好所为的。所以有些意见不采纳,也就可以理解了。

当时的齐国乃周朝姜太公之后,以姜为姓,以吕为氏,称为“姜齐”。到了第十五代君主齐桓公时,齐国成为中原霸主,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此时,陈国的宣公杀死太子御寇,公子完与御寇一向友好,由于担心受到牵连,于是逃离陈国到齐国。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愿意接受工正(工正,掌管百工及手工业的官员)之职。公子完到齐国后即以田为氏,是齐国田氏的祖先。前面提到的田僖子就是公子完的后人。前490年,齐景公病死,年少的公子荼即位,一年后,田僖子联合鲍牧等大夫逼退并暗杀公子荼,后拥立其异母兄弟公子阳生为齐悼公。田僖子被任命为齐国的宰相,田氏势力更加稳固发展。齐悼公只当了四年的国君,在位最后一年时,被田成子田常(田乞之子)设计毒杀。悼公的儿子姜壬即位,称齐简公。齐简公任用田恒和阚止(阚,音看)为左右相,而简公比较宠爱阚止,于是田恒怀恨在心。后来阚止在简公的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此等机密却被阚止的家仆陈豹告密于田恒。于是田恒先发制人,杀死简公和阚止,立简公弟弟骜为齐平公,自任太宰。孔子对此时非常愤怒,要求鲁哀公和季氏出兵。看来,我之前的文章中对孔子是误会了:以前认为陈国是小国,其实说的是陈国之后田氏之乱。老夫子当时此举,着实让我钦佩。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田氏田和自立为齐君(齐太公),将康公放逐于海岛。五年后,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得到周室的承认。至此,开始了“田齐”时代,“姜齐”就消亡了。《四书集注》中写道: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杨氏(杨时)曰: 君之所以万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其所以然,盖悦而不绎者,齐之所以卒于乱也。“悦而不绎”,无论为人处世,我们都得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