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济众’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34

2011年7月7日 没有评论

《论语.雍也》有云,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矣。”《四书集注》有云,博,广也。仁以理言,通乎上下;圣以地言,则造其极之名也(此处的意思我理解为某个时期在某地理区域取得很好政绩的人,即圣人)。乎者,疑而未定之辞。病,心有所不定也。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则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也。以是求仁,愈难愈远矣。(子贡的假设中标准要求极高,即使是古代的圣人也无法达到。从子贡的问题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有志向当然是好事情。如果实现目标极其困难,那么通常也会很难找到适合个人情况的方式去达到该目标的。甚至可能出现志向高远,人也非常勤奋努力,可是总想是在原地打转,进展极小。孔子及时提醒子贡,同时给出了现实生活中可行的为仁的方法)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譬,喻也。方,术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其天理之公矣。

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矣。’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施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肉(《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朱子曰:‘五十始衰,非帛不暖;非五十者不得衣也。七十非肉不饱,非七十不得食也。’可见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肉是社会的极理想模式)。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所不赡而。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济之不众也。推此以求,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已足,则便不是圣人。(博施广济是永无止境,一旦认为自己做得很好,那么就和广博相悖了)”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人,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虽怀大志,亦需从基础的修身功夫做起)”吕氏,可能是吕公著。据说欧阳修出使契丹,契丹皇帝问谁是中原品学兼优之士,欧阳修首推吕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