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樊迟’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14

2011年5月17日 没有评论

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子创立,或至少亦发扬光大中国之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人之阶级。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谋生活之人。古时候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外,亦未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此等人物,在未仕时,皆或为农或为工或为商(商周时名相傅说即出生于建筑工人,后被武丁赏识拜为宰相),以维持其生活。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上面的这些例子都用来说明之前并没有出现“工农商仕”之外的其他社会阶层之存在。孔子早点,据孟子说,亦尝为贫而仕,“尝为委吏(委吏,管理粮仓的小官)矣”,“尝为乘田(乘田,掌管畜牧的小官)矣”。但自“从大夫之后”,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不但孔子自己不从事生产,他还不愿意教弟子治生产。樊迟(樊须,字子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子贡经商,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端木赐,字子贡,深得孔子的赏识和喜爱。此人善雄辩,有才华,曾担任过鲁国,卫国的相。另外他具有极强的经商能力,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后世甚至被称为是财神。孔子对子贡的此番评语,有些不以为然的意思:子贡不愿意像颜渊那样受穷,违背了老师的教导而去从商,以他的能力是可以“亿则屡中”发大财的,但是令孔子感到惋惜和遗憾的是,按子贡的资质,他如果遵从师命,以学为本,孔子认为他能取得更为非凡成就。孔子对弟子们不治生产的教育,颇为当时人所诟病。据《论语》所说,荷蓧(音掉,古代一种竹编的耘田农具)丈人谓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史记.孔子世家》中晏婴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逐哀,破产厚葬(形式主义太严重),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庄子》亦载盗跖(跖,音值。盗跖,春秋时期人,鲁国传说中的大盗,故人称盗跖。《庄子》盗跖篇载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说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由于盗跖诸匪喜爱“取人妇女”,华北地区信奉盗跖为娼妓的守护神,尊之为“白眉神”。)谓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做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这番话是否是晏婴,盗跖的亲言,已不可考证。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当时有人对孔子和其弟子们不从事生产甚至鄙视生产是持反对意见的,二,看来中国历来有实用主义的传统。只要认为不实用的就是错误的,仅以此理由似乎并不充分,所以此观点未免显得有些狭隘。那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不治生产呢?难道他不知道不治生产就会饿死的道理吗?我得好好想想。